皮脂腺囊肿
疾病别名 俗称“粉瘤”
疾病概述 皮脂腺囊肿俗称“粉瘤”,是指因皮脂腺导管阻塞后,腺体内因皮脂腺聚积而形成囊肿。这是最为多见的一种皮肤良性肿瘤,很多人都曾有过长粉瘤的经历,尤其是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期的青年人。
皮脂腺囊肿好发于头皮和颜面部,其次是躯干部。由于其深浅不一,内容物多少不同,因而其体积大小不等且差距很大,小的如米粒大小,大的如鸡蛋大小。往往被诊断为脂肪瘤,纤维瘤等。皮脂腺囊肿生长十分缓慢,但患者仍能感到其在逐渐增大。
手术是皮脂腺囊肿唯一的治疗方法。手术中可在与囊肿相连的皮肤,尤其是见到导管开口时,沿着皮纹方向设计梭形的皮肤切口,连同囊肿一起摘除。分离时应特别小心,囊壁很薄,应当尽量完整地摘除。如果残留囊壁,则易于复发。如果术前有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则应首先控制炎症,后期再安排手术。
疾病分类 普通外科,口腔科
疾病描述 皮脂腺囊肿俗称“粉瘤”。主要为由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腺囊状上皮被逐渐增多的内容物膨胀而形成的潴留性囊肿。囊肿中为白色凝乳状皮脂腺分泌物。
症状体征 该囊肿呈单个或多个,柔软或稍坚实的球形肿物,直径1~3cm左右,位于皮肤或皮下组织内,与皮肤粘连,但基底可以移动。有时在囊肿表面可见皮脂腺开口受阻所致的小黑点。
皮脂腺囊肿多为单发,偶见多发,形状为圆形,硬度中等或有弹性,高出皮面,表面光滑,推动时感到与表面相连但与基底无粘连,无波动感。皮肤颜色可能正常,也可能为淡蓝色,增大过快时,表面皮肤可发亮。有时在皮肤表面有开口,可从此挤出白色豆腐渣样内容物。这个开口即通向皮肤表面皮脂腺的开口所在,开口凹陷系导管长度不足所致。皮脂腺囊肿往往并发感染,造成囊肿破裂而暂时消退,但会形成瘢痕,并且易于复发。皮脂腺囊肿癌变的机会极为罕见。
诊断检查 1.病史中询问肿瘤发生时间、部位及发展情况。
2.该囊肿呈单个或多个,柔软或稍坚实的球形肿物,直径1~3cm左右,位于皮肤或皮下组织内,与皮肤粘连,但基底可以移动。有时在囊肿表面可见皮脂腺开口受阻所致的小黑点。
3.注意与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鉴别:
(1)皮样囊肿:位于皮下,不与皮肤粘连而与基底部组织粘连甚紧。常长在身体中线附近,好发于眼眶周围、鼻根、枕部及口底等处。
(2)表皮样囊肿:是一种真皮内含有角质的囊肿。多因外伤(尤其刺伤)将表皮植入真皮而成,肿物表面常有角质增生,好发于手及足踝等易受外伤和压迫的部位。
治疗原则 1.手术切除:一经确诊后,均应手术将囊肿完整摘除。
2.并发感染者应予口服抗菌药(如增效联磺片、麦迪霉素等)及热敷等抗炎治疗,炎症消退后手术切除。
治疗方案 通常手术进行完整切除。如并发感染,应先控制感染,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
1.继发感染 出境可应用抗菌药物;有脓肿形成者尚应做切开引流
2.病损 可予手术切除
(1)手术时应在与囊肿粘连的皮肤部位及其导管开口处作一梭形切口连同囊肿一并摘除方向应顺皮纹方向顺行如已并发感染在四周组织发生粘连时手术时应彻底完整地摘除囊肿囊壁较薄极易破碎最好应完整地摘出否则残留囊壁组织易招致囊肿复发
(2)内镜手术进行皮下囊肿的摘除可避免出现手术切口瘢痕是近年来科技发展的一项新手术方法
治疗要点 皮脂腺囊肿常发生在头面部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且易合并感染,局部出现红肿压痛,甚至化脓溃破,因此,主张手术切除,术中要求囊壁一定要完整切除,否则很易复发。